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
臘八節吃臘八粥這一風俗的來曆傳說很多,有傳說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和佛教有關。據說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他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他遇到一個牧女,牧女送粥給他食用。他吃了粥恢複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臘八這天成道。佛教傳入我國後,興建寺廟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效仿佛成道前牧女獻粥的傳說故事,用各種雜糧和果實熬成粥供佛,此粥便叫臘八粥。後來寺院將臘八粥也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漸漸地便在民間相沿成俗。因為釋迦牟尼成佛前是古印度人,這個傳說,讓臘八節這個傳統的節日,沾染了些“洋氣”。
也有傳說,臘八節吃臘八粥這一風俗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來的。據說朱元璋小時候家裏很窮,他給財主家放牛的時候,常常遭到財主的虐待。一次財主把他關在柴房裏不給他飯吃,他餓極了的時候,忽然在柴房裏發現了一個老鼠洞。他扒開老鼠洞,發現老鼠洞裏有各種雜糧,但都非常少。朱元璋就把所有的雜糧放在一起煮了一鍋粥,他吃起來覺得十分香甜可口。後來他當了皇帝,美味佳肴吃膩了,忽然想吃小時候從鼠洞挖出雜糧煮的粥。他讓禦廚給他做了一餐各種雜糧放在一起熬成的粥,吃粥的那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滿朝文武百官見皇帝吃臘八粥,便紛紛效仿,漸漸傳到民間,便成了風俗。
不論臘八粥的來曆是什麽,在寒冷的臘月,精心熬一鍋美粥,為家人帶去溫暖和關愛,真的是一件溫馨的事情。將粳米、香米、薏米、紅豆、花生、核桃、蓮子,栗子淘洗幹淨,加入冰糖用微火慢燉成香甜臘八粥。若是喜歡吃鹹味的粥,則可以加些食鹽和碎豬肉末。正是:臘八粥香驅寒意,香甜鮮鹹總相宜!
Copyright © 2025 湖南青青草视频下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 湘ICP備19008485號-1